完满教育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合川校区 
 綦江校区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16期|全生异科导师】走进考古现场,读懂古代中国——记电子信息类23、24班异科导师活动
2022-04-19 16:54     (点击: )

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考古故事,守住文化根脉。4月18日,罗晓霞、代蕊岚老师异科导师班和图书馆悦读会共同开展了“走进考古现场 读懂古代中国”的考古科普讲座,为学生们介绍考古学的基本常识,本次讲座由罗晓霞老师主讲。

在我们大多数人眼中考古是件的十分神秘的事,罗晓霞没有用太多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解答一个个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来揭开了考古的神秘面纱。

何为考古?

罗老师说要弄懂考古首先要弄清楚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来研究当时人们生活及社会状况,并解析人类文化、社会发展,探究其背景、原因、规律的学科。所以考古只研究和人相关系的物质遗存,像恐龙为何消亡的这种问题就不归考古学讨论。

为何考古?

罗老师讲考古的意义是什么呢?在很多外行人和搞理科的人的眼中,考古学这类人文科学貌似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既不能解决人们的温饱,也不能促进科技的进步。但罗老师说,考古不但可以找回人类的记忆、安顿身心、探究文字出现以前的历史、纠正补充文字出现以后的历史文献,更是寻找我们人类文化的记忆,“没有历史 就没有根 而没有根 就没有未来”。

如何考古?

一提到“考古”大家可能最先联想到的就是《盗墓笔记》、《鬼吹灯》一类的文学作品,进而觉得考古就如同挖宝。但考古和盗墓有非常本质的区别,考古是一个过程第一的科学,比起挖出什么东西,怎么挖的才是最重要的,这是考古与盗墓的重大区别。在层层的土壤文化层中,考古工作者通过调查、钻探、发掘,和后期的研究,在支离破碎中探究出人类文化的真相,这就如同侦探探案和翻译学家翻译书籍一样,只不过考古学家翻译的是“无字地书”。

有那一些影响中国的大遗址?

最后罗老师讲到中国上下5000年,从邦国时代(仰韶——龙山时代)、王国时代(夏商周三代王朝)到帝国时代(秦汉以至明清),这其中发现的影响中华文明的大遗址可以说数不胜数。比如殷墟、三星堆、良渚、秦始皇帝陵、阿房宫、南海I号等,涵盖都邑、陵墓、水下、高原、沙漠、窑址等众多场景。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

讲述过程中罗老师也纠正了大家对考古的几个错误认知:

许多人误认为“考古的就是挖坟的”、“考古人总是走在盗墓者之后,墓被盗了考古人才发现”。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在缴获的盗墓工具中有一本叫做《历史文物地图集》的书,这本书正是考古专家们通过三次国家文物普查后编制的“藏宝图”,盗墓者正是利用了考古工作者的心血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

罗老师强调,哪里有文物考古工作者很清楚,但考古从不主动挖掘,坚决贯彻《文物法》中“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反对发掘古代坟墓。一般考古发掘在两种情况下,一是配合国家基本建设,例如南水北调工程;二是因为墓葬严重被盗,为了防止更多的历史信息丢失,才会进行抢救性发掘。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供稿

文字:何俊 图片:何俊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