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教育

志愿社区

 合川校区 
 綦江校区 
 
志愿社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志愿服务 | 合川校区 | 志愿社区 | 正文
 
暑期三下乡 | 拾缀匾额文化,留存精神财富——智能工程学院“寻非遗之文化,拾坚守之精神”实践团(五)
2023-07-09 00:50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点击: )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赋彩新时代画卷,2023年7月8日 ,“寻非遗之文化,拾坚守之精神”观察实践团来到重庆市渝中区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开展第五站的实践活动。

五湖四海处处寻,浩瀚名匾园中展

观察实践团跟随着讲解员来到瀚匾园,3132件藏品齐聚一堂。博物馆内汇集了巴渝明清时各县官府之匾以及巴渝民间文人之匾。这些匾额按照祝寿匾、建房匾、商业匾、婚庆匾、科举匾、宗祠匾等进行分类陈列、有条不紊,书写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据讲解员所说,目前刘光瑞老师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如研学、邀请学者来考察等,让馆内的藏品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能让馆里的匾额每一年都有一个成长故事,而不是就这样默默地存放一年又一年。

医者拾匾守非遗,潜移默化育文人

重庆巴渝名匾文化艺术博物馆是刘光瑞老师创立的私人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匾额博物馆。作为馆长的刘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医生,他的“针灸·刘氏刺熨疗法”已纳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察实践团向讲解员了解到,以前巴渝各地的遗弃木匾在乡下被人们当作废料处理,刘老师对此感到惋惜,便花钱将这些“遗珠”予以“抢救”回来。

在刘老师眼里,建造名匾博物馆就像行医救人一样,看见那些被遗落在民间的民俗文物时,便想要把这些附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民俗文物全部聚拢于一处,展现出来与更多人分享。

这些匾额是古代与近代的文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刘老师表示,作为一个医者,疾病好医,愚昧不好治,用文物史料潜移默化教育人,让年轻人见了开窍,产生文化自信,让中国未来能够产生了一大批有文化、懂知识、懂礼貌、有信仰的新时代青年,那么自己收藏的匾额便是发挥了最大的价值。

作为医者,刘老师建立重庆巴渝民间医药博物馆,将“针灸·刘氏刺熨疗法”发扬光大;作为慈善家,刘老师拾缀人间匾额,为它们建了一个“家”,留存属于重庆人民、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BBC电台记者评价道,在中国遇到了一个懂哲学、有理想、有道德的医者,这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刘光瑞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正守护着中国文化最后的尊严。

“寻非遗之文化,拾坚守之精神”观察实践团将继续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的人发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之需要!


撰稿:胡钰苓

摄图:鲜思鹏、李金和

指导老师:黄一、陈林

(智能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供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