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教育

鱼城书院

 合川校区 
 綦江校区 
 
鱼城书院  
重拾被遗忘的中华传统 ——鱼城书院“寒食节”文化体验活动
2022-04-12 14:26   鱼城书院   (点击: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为丰富移通学子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用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独特民俗潜移默化地引领学子提高自身品德修养,让传统节日真正融入青春校园生活,营造书院“家”文化氛围,2022年4月4日,鱼城书院“寒食节”文化体验活动与同学们在清新的细雨中倾情相拥。

念寒食之意,缅哀思之情

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为了让大家切身体会传统文化节日魅力,深入了解寒食节的独特民俗文化,鱼城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金鑫老师对同学们进行耐心、仔细地文化宣讲,为大家科普寒食节的历史由来、节日意义和寒食节与清明节的不同之处。通过金老师的讲述,同学们了解到寒食节与清明节皆来源于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不同的是寒食节更注重介子推的忠君爱国之道和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而清明除了是祭祖扫墓的季节,也是踏青、游玩的节日,代表着阳气兴旺、万物生发的意思。两者尽管相近,但概念不同,寒食文化更强调忠孝、诚信,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核心,清明节更倾向于注重家庭孝养。

1C87F

不少同学们表示,通过本次活动更加深入了解这个鲜为人知的传统节日和相关文化习俗。一位同学认真地向书院老师们道谢并表示:“作为一个华夏青年,非常庆幸自己诞生在这样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之国。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璀璨的华夏文化内核亘古不灭,中华文化精神薪火相传。”

11730

踏青春之园,叹春光之美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越来越多同学选择走出寝室、走进户外,感受美好春光,不少同学拿起相机记录一年中最明媚的时刻。此时,“鱼多多”也开启了“访春”模式,迎着春风在校园内对同学们进行采访,聆听他们对于春天的期盼、对于寒食节、清明节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看法。有同学说,“春日,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开始。从这一时刻起,世界苏醒、万物生发。”还有同学表示“去年参加了鱼城书院关于重阳节的文化体验活动,这次又‘见识’了寒食节的文化体验活动,都在参与过程中感悟颇丰。希望鱼城书院能继续不断挖掘这些不那么被人关注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一年四季,不断更新。”

139F8

品寒食之味,承民俗之魂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的民族、是一个奋斗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吃货”民族,而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所以传承节日传统文化,我们理所应当的也要传承这一天的传统美食。相传在古时寒食节当日禁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所以鱼城书院也将饮食文化作为了宣传重点之一:甜而不腻的青团和寒食糕、美味可口的寒食面、米香四溢的寒食粥......都是鱼城书院“家文化”的具象表现。在当日午餐与晚餐时间,鱼城书院师生团队随机挑选书院学生寝室以及报名参加活动者赠送寒食节美食,用可口的食物加深节日的印象,也给予这一个与食物相关、与温度相关的节日充分的仪式感。

唐朝,诗人王维送别友人还乡写下“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的句子来表示对政治清明的向往;南宋时期,诗人郑刚中在春光中写下“岭南能有几朵花,寒食临之扫春迹”的踏青佳句;北宋时期,李甲佳节怀念旧人写下“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来倾诉衷肠。2022年4月4日,鱼城书院以传承2600余年的节日文化与先辈亲切对话、用种类多样、不断改进的“寒食”与古人紧密相连,使越来越多的同学意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所在。深埋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传承不但阐释了我们从何而来,也能指引我们文化前进的方向。

借书院之甜,化乡思之苦

鱼城书院的家文化不仅讲述“家庭文化”、“家园文化”,也承载“家国文化”,每一个传统节日体验都是书院与学子之间的纽带,每一个民族风俗传承都是学子与书院的契约。

12F26

寒食多风雨,书院满温情。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考虑到很多同学都是远离家乡到渝求学,难免思乡情切,鱼城书院愿借这五千年古老优良传统传递今日书院家真切的温暖,与莘莘学子一道,同寒食,共寻春,化乡思。

12B20

一份寒食是春日里的记忆,慢慢的书院大学时光承载了天气的一份阴郁,让人心怀暖阳,更让我们有一份情感的归属,一岁月的刻度里最真实的生命之光。



撰稿/拍摄:鱼城书院陈丽洁/刘红艳/李云婷

供稿:鱼城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