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也总有人不断地劝我们要合群一些。那么“我不合群,究竟要不要改呢?”,我校綦河书院联动最强大嘴辩论社于11月15日19:00在苍山·阶梯活动室举办了“道理我都懂”书院奇葩说第十九期——“我不合群,我要改吗?”活动。綦河书院立足于故事力,以“构想、演绎、共情”为培养基点,故事奇葩说结合时事热点,通过立论、开杠、总结、投票等环节,培养同学们的思维敏捷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让我们一同去现场寻找问题的答案吧。


论:奇思妙想,畅所欲言
第一环节立论陈词,选手们畅所欲言,表达自我对题目的看法。正方同学认为:“当我想要融入但无法融入的时候,我们要磨合自我的性格与习惯,在不断沟通中磨合自我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学会磨合学会融入是一种成长。”反方同学辩驳道:“在不合群时不能硬融进去,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群体去加入去交流去共鸣是一种更优的选择。”开篇立论双方辩手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合群”“改正”几个关键词上有了分歧,合群:“自愿合入感兴趣的群体还是强制合入不感兴趣的群体?”,改正:“改正自我还是改变环境改变群体?”。初次交锋,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选手的一点点陈词中可以看到简单题目背后深刻的思考,期待选手的进一步发挥,期待赛场激烈交锋。


辨:思维碰撞,杠上开花
一个简单的辩题在多位辩手的表达演绎下,具有了多种意义与内涵。开杠环节,双方辩手对答如流。正方谈论道:群体让自我找到力量、价值与归属感,是自我实现更大个体价值的必需要素。反方在“改”一字上做文章从“改个人、改环境、改规则”三个方面告诉大家找寻知己的方式多种多样,重在找到合适的群体,找到能够同频共振的那一群人。你来我往,激烈交锋,双方一次次的回应与驳论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同时共情演绎引发了观众的思考,让观众们意识到当前社会青年人与集体关系处理上的各种问题与现状,透过问题看到现状,透过现状认清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这就是思辨的意义与价值。



思:故事共情,启迪思考
双方选手从不合群与合群的境遇谈论到面对不喜欢、不合适的群体我们应该有的做法。每个人的一生一定会接触不同的群体,如何处理群体与个人的关系是一门人生学问。书院奇葩说,语言表达与故事共情不只是选手,观众也深刻融入其中,双方辩手立论和对杠后,观众们也开始陈述个人看法与观点。
最后,双方辩手开始总结陈词。正方辩手总结说:“改的方式有很多种,改变自我是一种选择,改变规则是一种方式,改变环境是一种能力。自我的形成是群体形塑的过程,是我们个体和群体之间在改变过程中形成的。”反方辩手总结说:“自我内心期盼有自己的个性,能独立存于世界上,从情感上来说我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份认可来自工作、来自家庭、来自群体,来自生活,来自于那些能与我同频共振的人。”
参与者们都踊跃地加入了这场辩论活动中,为自己认同的一方做合理的争辩。观众们都沉浸在这种激烈的氛围里,也在认真思考这个辩题,并向辩手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得始终”。无论我们在集体中合群还是不合群,都要保持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底线,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道理我都懂”书院奇葩说活动引导书院学子在构想、研讨、辩论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故事力,勇敢做脑洞大开的表达者。“不管合不合群,保持自己的个性,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下一期的“道理我都懂”书院奇葩说又会是怎样引人深思的辩题呢?期待你来续写新的篇章。

撰稿:最强大嘴辩论社 陈瑀桐、郝梦涛、张绚昱
图文:綦河书院自治委 刘灵 、谢汶志、 胡梦婷、 阳依玲
(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