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教育

鱼城书院

 合川校区 
 綦江校区 
 
鱼城书院  
博观先辈事迹,赓续师者信仰 ——鱼城书院博观天下第三期
2023-05-20 10:32     (点击: )

为积极响应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号召,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拓宽学生视野,链接校外育人资源。5月16日,鱼城书院联合别都书院开展博观天下第三期。本次活动由鱼城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金鑫老师、学生发展导师杨钊熙老师、林森老师,别都书院学生发展导师陈南西老师、杨舜揆老师带领学生前往陶行知纪念馆及育才学校交流学习。

F4515

走近“行知”,敬畏教育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合川区草街街道办事处古圣村凤凰山,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属社会科学类名人专题纪念馆。

在育才学校何海洋校长的热情接待下,移通师生进入陶行知先生故居逸少斋与陶行知先生纪念馆之间的四合院回廊式建筑——碑亭,亭内四面墙壁上镶嵌的一块块汉白玉碑记有包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众多领袖高度评价陶行知先生及战时育才学校师生的题词,也有华罗庚、巴金等历史名人对陶行知先生及生活及教育的充分肯定,更有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教育的办学理念与人生追求。通过品读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办学胸襟,让大家深刻感受“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一话的重要意义。

随后,师生在小先生讲解员唐仕湖的引导下有序步入陶行知纪念馆,通过五个主题展厅的参观以及小先生祖灿媛、黄思雨、徐雅雯的精彩讲解,我们慢慢走近了解陶行知先生质朴却传奇的一生。馆内陈列了大量历史图文资料和展出模型,第一、二展厅中真实地展现了当年陶行知先生扎根农村办教育的全过程及其影响力,从南京晓庄学校到重庆社会大学,陶行知先生在实践中求知,在求知中创造。第三展厅集中呈现了育才学校发展历程,陶行知先生将生活教育理论付诸于办学实践中,在育才学校的办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育才学子参加革命工作,为中国的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被称为大后方的“小延安”。先生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大胆实施生活教育,民主教育,生产生活、勤劳俭学深为一体,使学生在生活教育中出真知、长才干。第四、五展厅分别为合川现代教育和中外名人的评价,体现陶行知先生心系人民与国家的情怀,这份扎根平民教育的实践和教育强国的理想一次次感染鼓舞着新时代的学子,师生们带着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感悟陶行知先生胸怀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CA5BB

先人之光,育才常存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毋庸置疑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同时要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必须得依靠教育,因此生活教育乃是面向大众的最朴实最接地气的教育。

育才学校通过对种子陈列培育室、小先生厨房、农具陈列室、养蚕室、农具制作室、刺绣室等特色劳动教室的空间打造与相关课程设置,向大家展示其因地制宜的“生活育人”教育理念。同时,学校租借周围农田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在田间开设石磨豆花课程、农作物种植课程,建立特色荷塘、太空稻、桑葚等植物种植基地,从课堂到林间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生活育人”模式。

890A9

D75AE

DEC5D

E51C0

909C2

深耕教育,启迪知行

参观结束后,双方落座育才学校会议厅,何校长表示“陶行知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践行者,一方面陶行知面向世界汲取知识,另一方面又从实从严、扎根实际,从最基础的平民教育做起,体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育才学校通过建立基地、开发课程、开展活动三个方面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围绕特色课程开展相关活动,并把学生劳动成果集中展示在各特色功能基地,充分体现教育的仪式感,并对未来育才学校面临教育改革大背景的挑战提出可能性应对方案,在场师生深受启发。金鑫老师对于育才学校的育人模式和育人成果表示高度认同,并从重庆移通学院完满教育四个板块出发,针对学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书院制建设”“一站式社区建设”实施情况进行分享交流。陈南西老师就重庆移通学院别都书院劳动教育和领导力工作体系做分享,列举了“两节一赛”和校外基地合作项目等具体育人路径,同时表示今日参观获益良多,将进一步思考书院制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创新思路。

随后,双方针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侧重点以及双校育人模式展开深入交流,认为劳动教育应该具有阶段性、使命性,针对不同学段的劳动教育应作出不同程度的要求。活动最后,双方对于今后双校参观互访、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合开展合作意见达成一致。

604CA

通过本期博观天下活动的开展,书院学子不仅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成果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引发了对大中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更深入的思考,对新时代教育学人的责任担当有了更加深刻的体悟。未来,我们将铭记与传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前行。

7798C


学生感悟

我们生活在“观看”无所不在的时代,影像资料的清晰程度已能纤毫毕现。然而去展馆参观,与文物面对面的经历仍然很难被取代。不仅是“到此一游”的打卡式的纪念意义,得以近距离观察物件本身总是能带给我们未曾料想到的感触。物件就像人一样,有经历、有故事在时间的历练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而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越“文字”或“语言”所能包含的信息。物件似乎什么也没说,但是它所经历的一切造就了它,所以它的存在本身就诉说着那一切,就像凝视陶行知先生的生前物时,仿佛看到了先生和物件之间的故事。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竹逸书院 张乐阳

在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时,馆内陈列出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四问—问健康是否有进步,问学问是否有进步,问担任的工作是否有进步,问道德是否有进步。要担起新时代的历史责任,需要我们监督自己的健康,健壮体魄需要我们将学识能力转化为未来工作中的“知”和“行”最后一问,每日问道德,能明确我们作为历史使命继承人的坚持和底线。

——淬炼国际商学院 花果书院 冯杰

第一次参观陶行知纪念馆,不仅仅被他的伟大作为所震撼,而且他提倡的家国情怀与教育方式也让人受益匪浅。他的小先生制度延续至今,育才学校的小学生讲解员们流利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事迹和教育思想,这让我大为震撼。何海洋校长的话让我印象深刻,“这些学生在面对镜头和不面对镜头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让他们勇于面对镜头,自信的展示自己。这才是学生该有的样子”。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南湖书院 钟海艇




撰稿:冯杰

                                              摄影:冯杰

          鱼城书院、别都书院联合供稿


关闭窗口